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未分类

《西游记》中的未解之谜(连载6)

e1f01439617742.jpg 


(56)吃唐僧肉的正确方法

大鹏精与如来佛的关系,很复杂也很微妙。一个是妖,一个是佛,势不两立,水火不容。但是从私人的角度看,大鹏精又是如来佛的舅舅,所以这里面的关系就说不清道不明。
现在,在“唐僧问题”上,大鹏与如来发生了矛盾冲突,大鹏要吃唐僧肉的态度很坚决,这必然会导致如来的传经计划崩溃!
大鹏要吃唐僧肉的动机是什么?无非有三个:
1)吃掉唐僧,自己取代如来。
2)吃掉唐僧,使如来的传经计划破产。
3)吃掉唐僧,使自己延长寿命。
仅此三种,不会有别的原因,三者必居其一。或是三者皆有,但一定有一个最主要的动机。现在,我们采用排除法来分析:
1)如果大鹏真的是为了取代如来,那么他的心事就不会老花在唐僧身上。即使吃掉唐僧,也不一定就能取代如来,反而还会打草惊蛇。所以,第一动机不是要取代如来。这一条可以排除。
2)如果不是要取代如来,而仅仅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想阻止破坏如来传经,那么,他至少有两种方法:吃掉唐僧,或是杀掉唐僧。只要弄死了唐僧,传经就得重新再来。大鹏有充足的时间杀掉唐僧,但是他没有,所以,第一动机也不是要阻止破坏传经。这一条也可以排除。
3)那么,大鹏的动机就非常清楚了,他是要吃唐僧肉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因为他是一个妖!他没有吃天上果果的编制,如果不想办法延寿,他就得死!
延长寿命,这是大鹏精的第一目的,如果他吃了唐僧,如来必定是要和他扯皮的,那么,他就和如来翻脸干上一架,这又会产生三种结果:
1)打赢了,他就有可能取代如来佛祖。
2)打平了,还不是维持原状,能把我怎的?!
3)打输了,他可以说好话,我把你的唐僧吃了,你不能安排人再取一次啊,也要不了几年啊,干吗要杀我这个舅舅呢。
别的妖怪想吃唐僧,那是找死!但大鹏不同,他吃了唐僧,压根儿就不会有什么严重后果!因为从所有可能发生的后果来看:最好的后果是变成“大鹏佛祖”,最坏的后果也是增加500年寿命。所以,这个大鹏精,他是最有条件吃唐僧肉的!
西游记第七十四回到第七十七回,得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因为这一段详细地记录了大鹏精如何如何的想吃唐僧肉,因为这一段从头至尾都是围绕“争夺唐僧”这条主线展开的,因为这一段将为我们揭开“唐僧肉之谜”!
我写这些文章的时候,有不少朋友一再提醒我,吃唐僧肉可以延寿的说法是某某某散布的谣言,是假的,因为唐僧肉既然可以延寿,那妖怪们抓住了为什么不急着吃掉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没有回复。现在,讲到这里来了。
有人说:看了西游记后,最叫人搞不懂的就是那些妖怪们捉了唐僧却不着急吃,非要洗净了,再等着孙悟空来抢救,这些妖怪的智商是不是都有问题啊。
于是,就由此推出了结论:吃唐僧肉可以延寿的说法是假的,其目的就是为了配合唐僧如来演戏。
首先,“唐僧肉能不能延寿”,和“妖怪们不急着吃”,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并不能用“妖怪们不急着吃”这一种现象,就可以证明唐僧肉不能延寿。这并不存在逻辑关系。
其次,为了配合人家演戏,把自己的地盘奉上,再把自己的下属给人家打死,甚至有的连自己的性命都搭上了,有这样配合人家演戏的吗?完全说不通!
有人说是太白金星散布的谣言,因为当时太白金星在狮驼岭出现过。太白金星曾经救过唐僧,他干吗又要唆使大鹏吃唐僧呢?太白金星很喜欢“收仙有道”,难道他不能来招安啊?
何况书上写的很清楚:“三大王(大鹏)不知哪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既然是不知哪一年,就说明是很早就起了心,决不是因为太白金星现在临时来通知的。
也有人说是观音散布的谣言,这个不是没有可能,因为观音要引蛇出洞,好消灭那些妖怪。可问题是,你散布的这个谣言是假的,别人不相信怎么办?
只有真的吃了唐僧肉可以延寿,大家才会打唐僧的主意。而且,还必须是大家老早就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延寿,才会打唐僧的主意。必须条件是:大家心中老早就有了这种共识!如果是刚刚知道的,就必然会半信半疑,又怎肯舍命相搏呢?!
要散布一个谣言,还得有人相信才行,难道一个谣言就把所有的妖怪都骗了?没有人试验过的事,大家都一起相信了?这绝对不可能!
我们来看一看大鹏精是怎样吃唐僧肉的:
1)“此物比不得那愚夫俗子,拿了可以当饭。此是上邦稀奇之物。”可见,大鹏他是识货的!他很清楚唐僧肉是一种稀有资源!一个谣言骗小妖还说地过去,骗他?没门!
2)“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大鹏他不仅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延寿,而且还知道唐僧肉会在什么情况下失效!
3)“必须待天阴闲暇之时,”大鹏他还知道具体的吃法,必须要等到阴天才能吃!吃的时候,必须是在闲暇之时,心情愉快,放松,没有任何外界的打扰才行!
4)吃唐僧是要蒸了吃的。前面说过,他们平常吃人都是或煮或烹,但是吃唐僧肉的时候,却是要蒸了吃的。
5)吃唐僧要蒸整个活人!他们平常吃人,都是先将人刮了肉再吃,但是吃唐僧肉的时候,却不杀不刮,是要把唐僧整个活人放在蒸笼里蒸熟!
6)“拿他出来,整制精洁,细吹细打的吃方可。”细吹细打的吃,就说明吃的时候,必须慢慢地吃,决不能狼吞虎咽,唐僧蒸熟后,得切成小片慢悠悠地吃。
大鹏他怎么就知道的这么具体,这么详细?他像一个吃唐僧肉的专家似的,各个环节一清二楚。他若没吃过,又怎么会如此的内行?!
因此,我只能说:大鹏他是吃过唐僧肉的!


(57)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真相揭秘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用孙悟空看管蟠桃园?有人说是玉帝昏庸无能,不会用人。这是说不通的,不要说玉帝,就是任何一个凡人、儿童都知道猴是偷桃的,玉帝会不知道吗?
猴子偷桃,这是常识。如果不知道这个常识,那就不能叫昏庸了,应该叫白痴!玉帝是个白痴吗?显然不是,无论他有多昏庸,他也绝对不是个白痴!所以,不是这个原因,请你再不要误以为是玉帝不会用人!
又有人说,玉帝故意让孙悟空偷桃,再在蟠桃会上宣布罪名,乘机除掉他。这种解释也有点道理,可是,有这个必要么?真的要除掉孙悟空,方法多种多样,又何必要糟蹋浪费那么多蟠桃呢?所以,这也不完全正确。
他是玉皇大帝啊,没得点狠气,他能当所有神仙的领导?你真的以为玉皇大帝还斗不过一个孙悟空?你把他当哪个?!他干的事,又岂是能让你轻易发觉得了的!
事实是什么?事实是蟠桃没了。
那么,叫孙悟空看管蟠桃园的真相,就只有一种合理的解释:玉皇大帝要借孙悟空之手,毁掉蟠桃!并且毁掉蟠桃大会!
嘿嘿,都没想到吧?!
吃一个蟠桃可以增加500年寿命,可蟠桃会却是每年开一次的,为什么不隔几百年开,而要年年开?这就明确地说明了赴蟠桃会的人是以地上的神仙为主,而天上的神仙仅仅只是作陪。天上一年,地上就过去了365年,天上两年不开蟠桃会,地上的神仙绝对要死掉一大半!
地上佛派的势力发展得甚为猖獗!对付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蟠桃他们吃!但是,在天庭注册了的神仙们平时都要给玉帝拍马屁,听调遣,玉帝则定期给他们吃果果,延寿命,一直就是这样的,玉帝又怎么好意思单方面毁约呢?
既然没有什么正当理由,那就来个意外事故!所以啊,人家是故意让孙悟空去偷的,人家怕他偷不完,还帮着他偷!
三千六百株果树,该要结多少果子?我们只按一棵树结100个果果算,3600棵树少说也有360000个果果,一只猴子怎么可能偷吃的完!
但是,直到后来七仙女来的时候,才发现蟠桃都没了,仅剩下两三篮了!
负责看园子的人并不是只有孙悟空一个人呀,还有土地、锄树力士、运水力士、修桃力士、打扫力士、齐天府仙吏等等一大帮神仙天天都在园子里啊,难道就没有一个人发现桃子没了?!
这一帮人应该更早发现蟠桃失踪了,他们应该立即向玉帝汇报,但是没有,玉帝既不过问,也不追究。
这就只能说明是他们自己把蟠桃私藏了,然后全部栽赃到孙悟空的头上!孙悟空即使一个也没偷,还是要追究他的责任,因为是他在负责管理这件事啊!
所以,这次的蟠桃会,大家都扑了空,很气愤!俱不就座,都在那里乱纷纷讲论。观音菩萨带头道:“你们都跟我去见玉帝。”
玉帝对观音菩萨说的很清楚:今年的蟠桃会是“虚邀”大家啦,没有果果吃啦,果果都被猴猴吃完啦,我现在调了十万天兵正在捉猴猴啦!那只猴猴太厉害啦,我的损失太惨重啦!
你只有干瞪眼。
许多人都知道,孙悟空是佛派故意弄去天庭捣乱的,都以为玉帝拿他没办法。却不知道玉帝将计就计,弄的叫你们都没得果果吃!
看看究竟是哪个更厉害!
地上佛派的神仙要是没有果果吃,那么,可以肯定地说,他们都得死翘翘!他们会相信一只猴猴就吃光了所有的果果?肯定不会!所以,狮子精就跑到天庭政府的大门口闹事来了。
狮子精和孙悟空不同,孙悟空是无禄人员,所以不曾请他。而狮子精是文殊菩萨的坐骑,是有编制的神仙,他应该吃却没有吃到,所以,他要维权!他当然就有十足的理由跑上去闹!
狮子精的胆子其实不大,他连孙悟空都不敢惹,怎么就敢去惹玉皇大帝?那么,他的背后肯定是有人支持的!佛派的神仙都没吃到,就都要支持他!
玉帝派十万天兵来降,狮子精难道就真的只他一个人?狮子精他是个喜欢带部队的人,又喜欢结伴合伙,他会一个人去南天门?!说不定当时金毛犼、白象精、大鹏等人就站在后面!
玉帝一看,把门关上,算了,不打了,也不追究你们的责任了,你们都等着去死吧!
玉帝把大门关了,佛派彻底地绝望了!没有果果吃,那该怎样度过劫难呢?眼看就是灭门之灾,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了?那如来佛还混个屁啊。
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吃金蝉子!
蝉,本身就是一种药材,性寒,味甘。实验证明,它对补充机体代谢的消耗,对抗某些毒素,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人体机能衰老,有显著作用。何况金蝉子还是修成了人形的得道高僧,他的肉,就是一种长生不老的稀有资源。
大概是如下两种可能:
1.金蝉子主动站出来说:为了集体的利益,大家就吃我吧。
2.大家做通了金蝉子的思想工作,金蝉子最终还是答应了。
于是,金蝉子就被他们活活地蒸了,人人分而食之,得以延寿,度过了劫难。



 

(58)金蝉子转世之秘

如是我闻:
那唐僧本是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有人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
唐僧是金蝉子转世,准确的说是第十次转世。金蝉子死后,投胎,长大,再死掉,再投胎,再死,再投,……如此反复到第十次的时候,才是唐僧。
五百年前,金蝉子为镇元大仙敬过茶,可以证明这个时候他还活着!怎么五百年间他就死了十次,转了十次世?即使满打满算,平均最高寿命也才只有50岁。
我们再来看第十六回,偷袈裟的长老,跟黑熊精学了点小法儿,就活了270岁。而金蝉子是跟随如来佛修行的弟子,活一个五百岁应该是很容易的啊,可他怎么就那么短阳寿!
他为什么会死呢?按如来的说法,是因为他不听讲,所以要贬他。可是不听讲就该死罪么?金蝉子死后,投胎转世,重新为人,怎么又死了?难道还是因为他不听讲?
无论犯多大的罪也不过死一次就罢了,而他却因不听讲就连死了十次!所以,这就绝对说不通!
究竟是什么原因死的呢?那就是我在上一回中所说的:天上拒给蟠桃,佛派面临灭门之灾,金蝉子于危难之际,舍身取义,把自己的身躯贡献出来,在一个阴天的时候,被他们活活地蒸熟了,大家放松了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心情愉快地一人吃他一块肉,得以延寿。从而使佛派挺过了危机,度过了劫难。
金蝉子,善莫大焉!
有朋友可能会问:既然神仙们死了可以再转世,那何必要吃蟠桃、金蝉子来延寿呢?死了再转世,不是一样吗?
不一样的,死了再转世,必须要有人指导点化才行,比如唐僧,没有观音来点化他,他就彻底地完了!哪个神仙愿意冒这个险呢?这只是一方面,还有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最根本的职务问题。
人死了,魂魄可以转世,但职务绝对没有了!假如如来死了,佛祖的职务不会空着,马上就由弥勒接任,弥勒一坐这个位置,又不知是几多万年!!!如来再重新投胎,修仙成佛,可他已经不是佛祖了,没他的位置了!所以,职务,位置这些都是松不得手的,一松手就没了,这些地上的神仙当然要续寿,职务越高越怕死!他一死,他的职务就被别人接替了,他再重新混,很难啊。
雷音寺里经常积聚在如来佛身边的人有:四菩萨、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众比丘僧、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等。
出家的男人称比丘僧(和尚),出家的女人称比丘尼(尼姑),在家修行的男居士称优婆塞,在家修行的女人称优婆夷。这些很明显都不是有正果的人,尤其优婆塞、优婆夷都是业余选手,抽空来听课。所以吃金蝉子就没有他们的份啦。
四菩萨(包括他们的坐骑或秘书)、八金刚、五百罗汉、三千揭谛,这些都是有编的神仙,再加上雷音寺以外的如弥勒佛和其他的佛(西游记结尾有名字),大概有四千左右,他们都是要吃金蝉子延寿的。
可问题是金蝉子只有他一个人,哪够4000人分吃啊?!这些人从上次吃蟠桃算起,已经快360年了,500年的大限还有140年就要过期作废了,那怎么办呢?办法还是有的。
分十批吃,每批400人,一人吃他一块肉,一块肉按一两算,才40斤,绝对够吃。一块肉若按一两半算,才60斤,也绝对够吃。
吃完之后,金蝉子就再转世,长到十三岁半以前,再给下一批400人吃。如此转世给大家吃上10次,就正好可以赶在140年之内供4000人吃遍!
怎么叫“一点元阳未泄”?你能保证他不和女人交合,但你不能保证他到了发育期不发生梦遗,只要一遗精,元阳就泄了。元阳泄了其实也没关系,因为金蝉长老一世就是个成年人,肯定有过梦遗,而大鹏吃了也有效!大鹏也没说过他“一点元阳未泄”这类的话。
是因为他们要赶时间,必须在140年之内完成10次转世,导致了金蝉子从第二世到第九世之间还没到发育期梦遗的年龄就被他们吃了,这才造就了真正“一点元阳未泄”的奇男子!
全部吃完后,金蝉子就不再转世,留做下一个劫难使用。但是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解脱了他,使他投胎做了唐僧,又以他为饵,引蛇出洞,以便消灭所有的妖怪!
看到这儿,是不是心里感觉很难受?很残忍?很不是滋味?请你不要带有感情偏见来看待这样的事,如果你感觉很难受,这就说明你还有私心,你的境界觉悟还太低!因为佛经上有关如来在成佛之前,以身饲虎、饲鹰,任人割截身体的记载很多,佛祖他是明文鼓励大家这样做的,不信你去正经上查!
金蝉子就是这样转世的,吃过他的人太多了!传出去的消息也就格外的多,所有的妖怪都知道了吃唐僧肉的正确方法!也没有谁怀疑过,因为吃过的人都活下来了!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无德无能的唐僧究竟凭什么可以成佛!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金蝉子为何会反反复复地死上十次!!!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金蝉子为何做了十辈子男人就没有遗过一次精!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现在的唐僧为何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为何胆怯的令人憎恨,一点也不像个高僧转世的样子,因为在他的潜意识里,已经被吃怕了!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妖怪捉了唐僧为何就不吃!因为大家都知道必须要等唐僧的心平静了才能吃,等阴天才能吃,等没有外界的干扰了才能吃!
一着急,唐僧肉就失效了,所以才没有一个心急的妖怪抢了就直接吃的!
如果你不这样理解,你根本就无法解释妖怪们为何会说:“有人吃他一块肉”!妖怪吃人都是狼吞虎咽的,干吗吃唐僧却只吃一块肉?因为别人都是吃的一块,所以谁也不敢吃多!
各处不同的妖怪,素无来往的妖怪,他们知道的都是一样的,而他们又不可能事先串通好了一起说:“有人吃他一块肉,延寿长生”!但事实上,妖怪们都是这样说的,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曾经有人吃过他的一块肉,并且延寿长生了!
只有这一种解释,才能贯穿西游记全文,破解所有的谜团!否则,你永远都会误以为是作者水平太臭,把小说写的前后矛盾,不合逻辑!



 

(59)大鹏VS如来

孙悟空斗不过大鹏精,凄凄惨惨的,自思自忖,以心问心道:“这都是我佛如来坐在那极乐之境,没得事干,弄了那三藏之经!若果有心劝善,理当送上东土,却不是个万古流传?只是舍不得送去,却教我等来取……”
孙悟空以为,叫他们几个来取经,是如来佛吃饱了没得事干。
事实并非如此,如来佛真的要把他的经送上东土,那就等于是公开向道祖老君宣战了,因为东土是老君的地盘。所以,只能是东土的人自己过来取经,这才和如来佛没有关系!
如来佛是有苦衷的,孙悟空哪里知道!他自己打不赢大鹏了,就怪如来!
孙悟空怎么就斗不过大鹏精呢?孙悟空的筋斗云,一去就有十万八千里,所以闹天宫时,诸神不能赶上,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可大鹏精不同,他扇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扇就赶过了,所以孙悟空逃不脱他的手,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变大变小都逃不了。
后来他听说唐僧已经被妖怪吃了,跑到雷音寺又哭又闹,泪如泉涌,悲声不绝。如来笑道:“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行者跪在下面,捶着胸膛道:“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
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
如来去对付大鹏的时候,带了多少神仙去的?五百罗汉,三千揭谛,迦叶阿傩两随从,普贤文殊二菩萨,再加上燃灯弥勒两个佛祖级的人物。地藏王菩萨镇守地狱,从来就没离开过,所以没喊他,也没喊观音,大概是留她守门。
总之,如来佛把他的人全部都喊来了!
为什么要带这么多的人来?打一个妖怪就要三个佛祖都来?可见,这个大鹏精不是那么好对付的。万一谈判不拢,火拼起来,如来佛的人少了肯定是要吃亏的!若真打起来,必有一方要灭门!胜者也损六七成!
如来对悟空道:“你先下去,到那城中与妖精交战,许败不许胜。”这有两层意思:
1.给孙悟空面子。孙悟空不可能胜,所以佛祖说许败不许胜。
2.把大鹏骗出来打。
孙悟空把三个妖怪引来后,将身一闪,躲到如来佛的背后。只见那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布散左右,把那三个妖王围住,水泄不通。
狮子精慌了手脚,叫道:“兄弟,不好了!那猴子真是个地里鬼!那里请得个主人公来也!”大鹏道:“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
这魔头不识起倒,真个举刀上前乱砍,却被文殊、普贤,念动真言喝道:“这孽畜还不皈正,更待怎生!”唬得老怪、二怪,不敢撑持,丢了兵器,打个滚,现了本相。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从来没有见到他们动过手,估计也只是唐僧式的人物,不会打,但是念动真言厉害,和紧箍咒一样的,他们肯定是在狮象身上下了什么套子的,一念咒语输入密码,狮象就会倒在地上疼得打滚。
大鹏腾开翅,扶摇直上,轮利爪要刁捉猴王。
孙悟空躲在如来佛的金光影里,大鹏要来刁捉。这就有问题,他的进攻目标是孙悟空,不是如来,他为什么敢当着如来的面去捉躲在如来身后的人?
这就只能说明他和如来是再熟悉不过的人!如果是敌人,那么进攻目标一定先是如来,后是悟空。
如来把那鹊巢贯顶之头变做鲜红的一块血肉。妖精轮利爪刁他一下,被佛爷把手往上一指,那妖翅膊上就了筋。飞不去,只在佛顶上,不能远遁,现了本相,乃是一个大鹏金翅雕。
大鹏道:“如来,你怎么使弟子力困住我也?”
1.你怎么要对我下手?
2.你是不是真的要搞?
如来道:“你在此处多生孽障,跟我去,有进益之功。”妖精道:“你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我这里吃人肉,受用无穷!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愆。”
你若饿坏了我,你有罪!大概是如来佛欠大鹏的人情。
如来道:“我管四大部洲,无数众生瞻仰,凡做好事,我教他先祭汝口。”那大鹏欲脱难脱,要走怎走?是以没奈何,只得皈依。
从这一段可以看出,大鹏五百年前跑来把这一国之人全部吃光的主要原因,是如来那里持斋把素,极贫极苦。而如来并不阻止他吃人,一定是大鹏有功于如来。
否则的话,大鹏就在如来的眼皮底下吃人,如来怎么就不管呢?怎么饿坏了他有罪呢?
结果是如来与大鹏合并了,大鹏做了如来的护法。
大鹏说:“泼猴头!寻这等狠人困我!”可见如来是个狠人。反过来想一下,大鹏要是打赢了,那佛派就得改朝换代,无论谁当佛祖,都是个狠人。
因为没有真打,如来与大鹏究竟谁更厉害?不知道,估计是大鹏吧,哪个领导会用一个打不过自己的人当保镖呢?
第八十六回:行者道:“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
可见,在孙悟空眼里,老君、如来是前台领导,背后还有实力更强的元始天尊与大鹏。



 

(60)唐僧在女儿国结婚了

当唐僧来到女儿国时,大家总以为这里发生了一个很浪漫的故事,究竟是不是这样的呢?我们还是从原著上找答案:
这个地方没有男人,所以,当他们到来时,所有的女人们一齐鼓掌欢呼道:“人种来了,人种来了!”
女儿国的国王愿意以整个国家为嫁妆嫁给唐僧,想和他结婚,生子生孙,态度绝对是诚恳的。唐僧究竟愿不愿意呢?我们暂且先不揣摩他的心理活动,只看他的实际行动是怎样的。
1.第五十三回结尾说:“次日天明,出离村舍。”可见,是天亮的时候出发上路的,大概是早上的六七点左右。
2.第五十四回开头说:“别了村舍人家,依路西进,不上三四十里,早到西梁国界。”……“言未尽,却至东关厢街口。”
三四十里路,按常人步行匀速时间计算,只在三四个小时。还没说上几句话,就到了西梁城的东门。因此,唐僧到达女儿国的时间应该是在上午的10点钟左右,大概范围是9–11点。
3.一到,就在迎阳驿馆休息。驿丞去向女王传报。
4.女王说乃是今日之喜兆也,并立即叫太师来说媒。唐僧假装答应后,太师不等宣诏,直入朝门向女王报喜。
5.不多时,女王大驾出城,早到迎阳馆驿,把唐僧带上车,女王说:今天是吉日良辰,可以结婚,明天请唐僧登王位。
6.孙悟空叫他假结婚,这叫“假亲脱网之计,一举两全之美也。”唐僧道:“贤徒高见。”遂答应了这门亲事。
7.三个徒弟当时就吃了一桌唐僧的喜酒,同时文武女官,各依品从,分坐两边,女王一一传杯,向各位敬酒,唐僧也擎玉杯回礼,与女王安席。
8.酒席一吃完,女王叫唐僧登王位,唐僧说:“不可,明天才是登王位的黄道吉日,今日先印关文,打发他们去也。”
女王依言。
9.唐僧说:“陛下同贫僧送他三人出城,待我嘱付他们几句,我却回来,与陛下永受荣华,会鸾交凤也。”(唐僧说出的下流话还非常文雅)
女王不知是计,不多时,大驾出城,已到西关之外。
10.长老慢下龙车,拱手道:“陛下请回,让贫僧取经去也。”
女王大惊失色,扯住唐僧道:“明日高登宝位,即位称君,喜筵都吃了,如何却又要跑?”
11.就在这时,蝎子精弄阵旋风,把唐僧摄去了。
12.三个徒弟寻来,孙悟空与蝎子精打到天黑。
这就是唐僧在女儿国的全部过程。
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如下几个非常重要的信息:
第一、时间很短暂
唐僧到女儿国的时间是上午的10点钟左右,离开的时间最迟是在当天的下午4点,离天黑尚早,并没有过夜。
前后最多只有6个小时左右,这么短的时间,一直都是在大白天,一直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唐僧不可能和女王发生性关系,并不是有些人瞎想的那么回事。
第二、唐僧已经结婚
唐僧的徒弟和女王的下属都百分之百地吃过她们的喜酒,这究竟应该算做什么?
过去结婚是不拿证的,以酒席为证,只要请客吃过酒席,夫妻关系就开始生效了,就是放到今天,有许多地方还是这样的。
何况人家女王是有媒人的!是有选定结婚的良辰吉日的!是有婚宴酒席的!又何况你唐僧是已经答应了人家的!喜酒也吃了,赖都赖不脱的!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唐僧和女王的婚姻关系已经成立!尽管没有圆房,女王也是他的合法妻子。
可能还有人会说,这是假装的,不算。请你先不要看他的动机,要看他的行为,他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事实!事实就是他已经结婚了!
如果你认为他没结婚,请你告诉我,他的这种行为是什么?!
第三、欺骗的手段
不管唐僧愿不愿意,他已经结婚的事实是不能否认的,你说是假结婚,他这就很高尚了?!
就算他想做一名合格的僧人,不想破色戒,难道这不是破了诳戒吗?!出家人不打诳语,欺骗这个女人该不该?
但是,这不叫欺骗,这叫“假亲脱网之计,一举两全之美也。”这个计本来是孙悟空出的,但唐僧连呼“高见!高见!”
第四、突然抛弃
唐僧和女王之间并不存在电视上放的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景。
他们之间没什么感情可言,唐僧采用欺骗的手段离开时,还显得颇为得意。作为一个僧人,他应该双掌合十,可他却是行的拱手礼,他这个和尚的“拱手”显然含有轻蔑之意。
你回去吧,我走的。
一结婚就抛弃妻子,这真的算得上是一难!
第五、女王怎么想
这个女人从一开始得到的信息就是:唐僧愿意和她结婚,并且安排好了让自己的徒弟去取经,而且也实打实地和她一起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典礼,弄得举国皆知。
从头到尾,她没有听到唐僧说半个不字。
可刚刚一结婚,老公就跑了,你说气不气人!又有几个人碰到过这种事?
还有更气人的!
一直以来,对唐僧的这种欺诈行为都是赞赏的!好个唐和尚!好个有道高僧!那个伤心的女人呢?却被称为痴心妄想的粉骷髅!(甚至西游记把所有的女人都称做粉骷髅)
第六、告别时的深意
告别时,唐僧不是行的和尚礼,而是以“拱手”行的俗家礼,这究竟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唐僧不是以出家人的身份向她告别,而是以还俗的身份向她告别。你别看他和孙悟空商量时说的是假结婚,他和这个女人可没有说刚才是假的,更没有说要解除婚姻关系!
他说的是:你回去,让我去取经。(我现在忙工作去的)
那么,他们的婚姻关系依然存在!
对于唐僧来说,他是活的,他可以说这是真的,也可以说这是假的,反正你是估不透的。而对于这个女人来说,她已经结婚了,一结婚老公就出远差去了,她还得在家里等他回来,你说要是这个女人再遇到一个男人时,她究竟还能不能和别人再结婚?
再不要吹嘘他有什么定力,他已经破了诳戒,并且情节极其恶劣。



(61)唐僧有没有桃花运

唐僧在取经路上遇到了那么多的美女,并且都是主动地向他投怀送抱,十分令某些人羡慕。然而,唐僧他是个和尚,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应该破色戒,但是,唐僧他同时也是个正值壮年期的正常男人,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不可能不破色戒。
这是一组非常尖锐的矛盾,那么,唐僧的定力究竟如何呢?我们来看一下:
首先,唐僧是一个白白胖胖、健健康康、气宇轩昂、丰姿非俗的男人。如果说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那就是当他受到惊吓的时候,表现出的恐惧懦弱不像个高僧的样子,再就是有的时候,气量过于狭小。
不过,当唐僧遇到美女的时候,他的所有弱点都不会立刻暴露出来,因为美女对他的第一印象只可能是外在的。唐僧的外在形象足以使美女一见钟情。
唐僧一共遇到了多少美女呢?这个在西游记中是有明确记录的。
最开始是菩萨试他,警告他,所以我们不把这个算进来。
第一次遇到美女,是白骨精。
第二次遇到美女,是女儿国国王。
第三次遇到美女,是蝎子精。
第四次遇到美女,是杏仙。
第五次遇到美女,是7个蜘蛛精。
第六次遇到美女,是老鼠精。
第七次遇到美女,是玉兔精。
一共是七次。而唐僧一共走了多少年呢?十四年。也就是说,唐僧在14年的时间里,总共只有7次遇到美女的机会,(甚至可以说是女人)。
一个男人在14年的时间里,总共只7次遇到过女人,你说他究竟是有桃花运还是没有桃花运?你还会不会羡慕他?
结论:唐僧的异性缘实在是少的可怜!
我们再进一步分析:
白骨精是要吃唐僧,最多只在10分钟或15分钟时间,就被孙悟空一棒子打了。
蜘蛛精也是要吃唐僧,唐僧来化缘,一进门就发现不对,冷气阴阴,“这去处少吉多凶,断然不善。”蜘蛛精拿熬得黑糊的人肉给唐僧吃,唐僧道:“放我和尚出去罢。”众女怪那里肯放,把长老扯住,扑的掼倒在地,将绳子捆了,悬梁高吊,准备蒸了吃。
这样一看,其实只有5个女性对唐僧示过爱。
唐僧在蝎子精的琵琶洞过了一个夜,蝎子精百般诱惑,弄了半夜,唐僧也未曾动念,结果被捆了起来。唐僧为何未动念?有两个原因:一,唐僧受不得惊吓,两腿筛糠,浑身无力。二,唐僧已经中了毒,面黄唇白,眼红泪滴,站都站不起来了,是由几个女童把他搀扶着的。所以,唐僧无法满足蝎子精。
在无底洞,强逼成亲,唐僧真正做到了死也不从,为什么?他刚开始遇到老鼠精的时候,以为她只是个凡人女子,便救了她,后来听说她是妖精,已经吃了六个和尚,都是先骗奸后吃掉,第七个若不是孙悟空,肯定又被她先奸后吃了。所以唐僧害怕,不敢与她发生关系,否则有可能被吃掉。
还有杏仙一回,没有半点害他的意思,唐僧也不敢答应。为什么呢?杏仙对唐僧低声悄语:“趁此良宵,不耍子待要怎的?人生光景,能有几何?”可是,旁边还站着六七个大男人看着他呢!都纷纷劝唐僧快快答应,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唐僧是真君子,还是假君子,都是不可能答应的!
最后一次玉兔精要和他成亲,刚一见面就被孙悟空破坏掉了。
在取经路上的这14年,可以说,唐僧并没有桃花运,也没有破色戒。在这一方面,既不是因为唐僧有定力,也不是因为唐僧的器官功能有问题,而是因为客观条件不具备导致的。
只有女儿国一回,唐僧表现的非常坚定,是他自己主动放弃的,(但不能保证唐僧成佛后不去找她)唐僧一心要去取经,他说:我在这里贪图富贵,谁去西天取经?那不望坏了我大唐之帝主也?
看起来好象是为了皇帝,可他一去居然是14年,唐太宗正等着他把经取回来好做法事解灾,但他并没有把皇帝放在心上,两三年的路走了14年,这就说明:皇帝究竟是死是活,他不会太在意,他取经不是为了皇帝。而是为了自己能成佛。只要他走到了就能成佛,所以迟一天早一天没有什么关系。
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基本的要求有5条:不杀,不盗,不诳,不淫,不酒。这五戒唐僧破了四戒,只有不淫真正做到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
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诳语,不饮酒这四条,只要是一个正常的人,都是可以做到的,而要求禁止性生活,禁止性幻想,则恐怕是任何一个正常人都难于做到的。所以,作者有意把唐僧写成这样一个怪人,正常人能做到的,他做不到,正常人不能做到的,他做到了。要想成佛,就不能把自己当人。
其实,唐僧破不破戒,和他能不能成佛没有关系,决定权只在佛祖一句话。他担心破了色戒不能成佛,可是作者偏偏把许多妖怪神仙写成是有配偶的,这就说明有性生活也是可以成仙成佛的。
作者更妙的是,女性要想成仙,还必须得破色戒!女性极难成正果,无论怎样修炼,就因为你是个女的,你就成不了正果,如果这个女性上进心很强,一定要成正果,那怎么办呢,不是像唐僧这样经历八十一难,而是把自己的身体奉献出来,送给唐僧这样能成佛的高级人员配合,还得看人家愿不愿意要。
西游记中有两位女性要和唐僧交配的动机是为了成太乙金仙。
太乙金仙在西游记中级别是很低的,孙悟空就是太乙金仙,他成仙的根本标志是封弼马温时授予的“仙箓”,所以太乙金仙的级别大概只在弼马温这个位置上。
唐僧,眼看就要成佛了,有成仙这种进步思想的女性要是不和唐僧这样的人交欢配合,那么,永远也成不了仙,没有第二条路。



 

(62)沙僧为何不卖力

沙僧给人的印象就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好人,取经走了十四年,基本上就没他的什么戏。这不免令人生疑,他究竟真的是个老好人还是假装出来的?
如果他是假装出来的一个老好人,那么,他的动机、目的就是想通过伪装手段混进取经队伍,在里面搞破坏!可是,西游记看到结束,也没发现他使坏,那么,在这部小说中,就只能把他定位成:真的是个老好人。
在取经队伍中,沙僧的工作任务和孙悟空、猪八戒是一样的,负责消灭妖怪,保护唐僧,使取经队伍得以前进。
可奇怪的是,沙僧居然没立功,一个大妖怪也没打死,功果对于他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他的工作业绩,猪八戒就经常向孙悟空要功果,或是干脆直接抢功果,沙僧他却没有。
是不是沙僧的本事不济,打不过妖怪呢?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本事:
1.第二十二回:沙僧和猪八戒先斗了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又斗了两个时辰(四小时,即半天),不分胜败。这说明沙僧和猪八戒的本事是差不多的。而猪八戒比孙悟空也差不了多远,(两个可以从二更斗到天亮)。
2.在花果山,沙僧见到假取经队伍时,只一招就把假沙僧打死了!可见身手是相当利落的。那行者恼了,轮金箍棒,帅众猴,把沙僧围了。沙僧在只身一人的情况下,对付一个行者和一群小妖,还能轻易逃脱!
3.沙僧以前是玉皇大帝的保镖,功夫肯定不会差!
这就说明沙僧还是有本事的,可他为什么就不打妖怪呢?
从头看到尾,沙僧总是说,我看着师父,当师父被捉走后,他又说我看着行李,总之不肯卖力上前,再就是干脆让妖怪抓去,一上场打不了几下就束手被擒了。沙僧的实力不可能这么小。
沙僧不卖力,在取经队伍中有什么用呢?一个没有利用价值的人,怎么会被观音菩萨选中呢?
我们从双向选择的角度分析:
1)观音菩萨为什么会选择沙僧
第八回,观音菩萨与惠岸走到流沙河时,沙僧跳出来就捉菩萨,并和惠岸交过手,观音菩萨这个时候就选定了他。
这是菩萨选择的第一个人,菩萨此时是否决定了要用孙悟空和猪八戒?这是不确定的,就算菩萨决定了要用悟空八戒,那悟空八戒是否一定就会答应?所以这也是不确定的。
因此,观音菩萨在此时选择沙僧,绝对是对他寄于厚望的,因为菩萨在此时只知道沙僧曾经是玉皇大帝的保镖,保一个唐僧应该没有问题。所以,观音菩萨选择沙僧,是有充足理由的。
2)沙僧为什么会选择保唐僧
沙僧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他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胸胁百余下。
沙僧很痛苦,这个时候,菩萨说:“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何?”
观音菩萨开出了两个条件: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对沙僧来说,是相当优厚的,所以沙僧满口答应,成交了。
三个徒弟中,观音菩萨最先看中的是沙僧,并且给沙僧开的价也是三人中最高的!这就说明菩萨本来是指望他来大展身手,降妖捉怪的。
可是,沙僧加入到取经队伍后,一点也不卖力,基本上没发挥什么作用。这样一个混日子的人,究竟好不好呢?我们从多个角度来分析:
1)从孙悟空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2)从猪八戒的角度看:经常帮忙打妖怪,又不争功,沙僧是个好人。
3)从唐僧的角度看:沙僧是个好人,唐僧从来就没批评过他。
4)从观音菩萨的角度看:沙僧偷懒,很不卖力。
沙僧一直跟着在走,尽管他不打妖怪,但依然是在履行合同,观音菩萨也不能单方面毁约,所以没把他这个只出勤不出力的人清理出去。
沙僧他只出勤不出力,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显然要比悟空八戒划算,因为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他的投入最少。
三个徒弟的投入与回报模拟值如下:
悟空:投入95%以上的精力,付出了95%以上的行动。
八戒:投入60%以上的精力,因为经常在困难时期想散伙,不是全心全意。不过他也有许多苦劳,又挑担子又降妖,在关键时候还是比较卖力的,付出了60%以上的行动。
沙僧:反正他只是跟着走,不过在关键时候起到了稳定作用,投入了20%以上的精力。最不卖力,挑担子的时候较少,多数时候是八戒在挑担子。付出了20%以上的行动。
这三个人都得了正果,按60分及格算,模拟值:佛=90菩萨=75罗汉=60
悟空:投入95%以上。回报90
八戒:投入60%以上。回报70
沙僧:投入20%以上。回报60
从中可以看到:在西游记中佛组织里混,
1.从成绩看,付出越多,回报越高,付出越少,回报越低。
2.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越少,回报率反而更高。
什么是团队精神?这就是团队精神。一个健康的团队不仅仅要提供精英人才发挥能力的空间,更要提供闲杂人等混日子的空间。
从外部环境看,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但是,我们本着“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这条最本质的原则来看,沙僧他不应该无所作为,他应该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地去打妖怪,以便获得更多的功果。
但是,沙僧他放弃了,所以,有人说沙僧才是真正修行的人,不为功名所动,不受外界诱惑。我说这些都是屁话!这叫“非理性”!
理性人的第一选择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既然沙僧选择了放弃进取,那就一定是因为放弃对他最有利,进取对他没多大利!
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的呢?从这一路上的表现中看不出来,那么,我们往前推,看沙僧是怎样被贬到流沙河的。



(63)卷帘大将

沙僧因为打破了玉皇大帝的一个杯子,就被贬下界来,并且受到酷刑: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
量刑过重,很不正常。于是就不免被人怀疑他是个用苦肉计的卧底。
沙僧是卧底的说法,一般有两种:
1)说沙僧是如来佛祖安置的卧底
证据是沙僧没喝子母河的水,这个应该说不通。如来没有必要安排一个卧底在取经队伍里面,因为有39个暗神一直在监视,并且记账。再说,就算如来想安排一个卧底,也不可能把玉皇大帝的贴身保镖兼秘书安排下去。
2)说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
如果沙僧是玉皇大帝安置的卧底,那么,目的就只有一个:破坏取经!沙僧有没有破坏取经呢?这要分两个部分看:他加入取经队伍之前与之后。
从他加入取经队伍起,到取经结束,并没有发现他破坏取经,而且在关键时候还有挽救取经队伍的行为,这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玉帝的卧底。
沙僧在加入取经队伍前,有过破坏取经的行为,因为他曾经吃了9个取经的僧人。有人说那是金蝉子9次转世都被他吃了。这金蝉子的脑子不是进了水么?每次转世后就专程跑来喂他?!就一点也不改变策略?
原文上讲:“我在此间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这个水,鹅毛也不能浮。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
沙僧吃的这9个和尚是有道行的,头骨比鹅毛还轻,这9个和尚是分几次吃的,“有几次取经人来,都被我吃了。”取经人总共只出现过“几次”。
沙僧只吃了几次取经人,这几次取经人中有道行的和尚共有9个。“几”是一个不确定的数目,“九”是一个确定的数目,并且是最大的个位数。9个取经人是分几次吃的,那就不是分9次吃的!每次吃两三个,才与“几次吃了9个”相附。
所以,这就不可能是金蝉子9次转世,
沙僧被称为“久占流沙界吃人精”,几乎是见人就吃,吃人无数,而9个僧人和“无数”相比,简直微乎其微!说明沙僧的攻击目标是所有过路的人,而不是只针对和尚!
因为沙僧没有食物吃,饥寒难忍,所以客观上破坏了早期的取经队伍。如果他是卧底,他就不会对菩萨说这些事,如果他是卧底,他混进去后就应该搞破坏!
现在,当观音菩萨路过流沙河的时候,沙僧走上岸就捉菩萨,动机是什么?饿了,准备吃菩萨充饥。
但在他得知是菩萨的时候,就收了宝杖,纳头下拜,说了自己很痛苦的现状,并向菩萨道歉:“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他受的罪最大,但他并没有向菩萨求救。
我们再看猪八戒:“不期撞着菩萨,万望拔救拔救。”再看孙悟空:“你好的是那南海普陀落伽山救苦救难大慈大悲南无观世音菩萨。万望菩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他们都是主动向菩萨说好话求救的。
沙僧没有向菩萨求救,是菩萨主动要帮助他的。
菩萨向他保证“教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这两个条件时,沙僧爽快地答应了,并说“但恐取经人不得到此,却不是反误了我的前程也?”这句话说明沙僧非常重视前程,生怕误了。
然而,沙僧在取经路上的一贯表现,毫无卖力进取之心,又否定了他重视前程,他压根都没幻想再回到天庭去官复原职!就算后来封为金身罗汉,也没像猪八戒那样表示不满,职务高低无所谓。这就奇怪了,沙僧究竟要什么?
菩萨的两个条件:1.教飞剑不来穿你。2.复你本职。
既然沙僧不看重第2个条件,那么,他必然看重的是第1个条件!既然他这么看重第1个条件,就说明“七日一次,飞剑穿胸百余下”的痛苦,他已经无法忍受!
玉皇大帝为什么要如此折磨他呢?难道仅仅只是因为打破了一个杯子么?不太可能!猪八戒调戏嫦娥也只是贬下界来,没有别的附加刑罚,(错投猪胎的责任是他自己,不是玉帝),难道沙僧犯的罪比八戒还大?
如果沙僧真的犯了什么罪,他贬下来就应该去投胎!沙僧并没有投胎,这就说明玉帝没有用明文规定的天条来处分他。那么,沙僧在流沙河受罪,就只能说明是玉帝用的私刑!
玉帝和沙僧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呢?有一首诗讲沙僧:
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
……
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
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
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
“豪杰人家做模样”,沙僧是在地上修仙得道的,曾经是许多人的偶像。长得帅,功夫高,被玉帝相中,一步蹬天,做了万神主宰玉皇大帝的保镖兼秘书,并且允许他带兵器上朝。可见玉帝对他是最够意思的。
孙悟空猪八戒的兵器都是老君炉子里炼出来的杀人凶器,正规军用品,而沙僧的兵器却不是的,是一根赶面杖,是哪的?是月宫里的,是月宫嫦娥家里的!
“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
沙僧怎么会有嫦娥家里的赶面杖?莫非他在嫦娥家里吃过面?这个东西不要说人间少,就是天上也少啊,怎么就到他手里去了?!莫非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
如果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他又怎么敢把这个证据天天拿在玉帝眼前晃?所以他与嫦娥应该没有什么关系,这就只有可能是玉皇大帝赐给他的,即使他与嫦娥有什么关系,最多也和猪八戒一样,依天条贬下界来。很显然,沙僧犯的罪比这要严重的多!
并且,还不能公开宣判,那就只会是这样一种可能:他这个卷帘大将与王母娘娘卷到一起了!
沙僧最有条件受到王母娘娘的引诱,而玉皇大帝出入月宫与嫦娥幽会时,就提供了他们幽会的时机。
但有一次,玉皇大帝该去月宫时没去,是叫天蓬代替的,而沙僧与王母娘娘不知道,结果奸情败露了,沙僧在慌乱中打破了一个杯子。
猪八戒和沙僧这两个人都是那个时候贬下来,八戒干玉帝的小老婆,沙僧干玉帝的大老婆。八戒没干成,处分轻些,沙僧干成了,玉帝要把他的心捣烂才解恨!
沙僧在流沙河变得丑陋无比,青不青,黑不黑,晦气色脸。已经是心死了,对什么都无所谓了,所以在取经中,他就没有什么追求,他最需要的是平静。



 

(64)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是一个忠实的佛教徒,从小受的是佛教育,学的是佛理论,西游记第十一回说他:自幼为僧,一心不爱荣华,只喜修持寂灭。查得他根源又好,德行又高。千经万典,无所不通;佛号仙音,无般不会。
这至少可以说明唐僧的本职工作、业务能力都是不错的。但世俗的经验告诉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外在行为),干一行厌一行(内在心理)。
任何一个人,从事任何一个行业,只要你熬的时间够长,那么,在外人看来,你就是这方面的专家!你就是这方面的内行!同时,也正因为你熬的时间长了,你的怀疑心、厌烦心就会越来越重。
唐僧做和尚的时间长了,称他为圣僧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可他究竟有没有对自己的信仰怀疑过?动摇过?
在乌鸡国的时候,一天晚上,三藏道:“徒弟们走路辛苦,先去睡下,等我把这卷经来念一念。”行者道:“师父差了,你自幼出家,做了和尚,小时的经文,那本不熟?……”三藏道:“我自出长安,朝朝跋涉,日日奔波,小时的经文恐怕生了。幸今夜得闲,等我温习温习。”
这也从侧面说明唐僧的基本功不太扎实,自上路以来,修行其实很少。谈到修行,唐僧并没有什么修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他只是在要赶路,要取经,要成佛。
大家看西游记,总是赞扬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这一点不假,尤其对他这个先天胆小,到最后还在惊呼“大王饶命”的人来说,更是难能可贵!然而,殊不知这种抗争精神,正是佛家所反对的!
佛家讲放下,无执,无欲,无求,唐僧做到了吗?若真的做到了,他就该静心清修,而不该去取经!
第六十四回,拂云叟与唐僧谈禅机时,讥笑他:道也者,本安中国,反来求证西方。忘本参禅,妄求佛果,空费了草鞋,不知寻个什么?
唐僧没有表示异议。他还是继续朝着他的方向奔,并且,他最终成功了,他的精神也得到了世俗的认可赞同,因此,唐僧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的这种精神是世俗的,他的成功也是世俗的,如来封受给他的那个佛果位,仅仅只是一个职位,也是世俗的。并不是佛学意义上通过修行悟证成佛的。
如果说唐僧有什么修行的话,在路上克服种种困难就是他的修行,这种世俗的修行其实和我们大家一样,朝着目标前进,克服其中的困难,这就是我们的修行。
因此,看起来作者是在写宗教里的修行,其实写的是世俗里的修行,是看唐僧怎样努力克服困难,获得一个职位。
佛经上讲佛界是平等的,可西游记偏偏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修行不要执著,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坚定执著的取经人,佛经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说取经是给唐太宗解灾的。佛经上讲明心见性自证成佛,可西游记偏偏说唐僧见如来倒身下拜后,由如来封授职位而成佛。
是作者不懂佛学吗?不是,作者根本就不是在讲宗教,讲的是世俗,是社会,是组织。
唐僧一心要奔向这个组织,从上路起,到到达止,这才是他的修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他有没有对自己产生怀疑?产生动摇?有没有对他所向往的那个组织产生怀疑?产生动摇?答案是肯定的。这和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样的。
第八十一回,唐僧病了,按说小病养几日再走也无妨,可偏偏唐僧打退堂鼓了,他要写一封信叫孙悟空送给唐太宗,他不去取经了!他决定放弃,这是他在经历了那么多事后,产生怀疑动摇最大的一次,他也在不断地反省总结啊,这样走下去,究竟还有没有意义?
从第九十一回起,离如来佛越来越近了,作者开头第一句话写道:话表唐僧师徒四众离了玉华城,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
“一路平稳,诚所谓极乐之乡。”这句话放在第一句的位置上,就是“置顶”了,吸引大家的眼球,都来看看极乐之乡究竟是个什么样子的,从这个地方起到雷音寺,都是如来的范围。
四众遇到一个和尚,对唐僧作礼道:“老师何来?”唐僧道:“弟子中华唐朝来者。”那和尚倒身下拜,慌得唐僧搀起道:“院主何为行此大礼?”
那和尚合掌道:“我这里向善的人,看经念佛,都指望修到你中华地托生。才见老师丰采衣冠,果然是前生修到的,方得此受用,故当下拜。”
唐僧笑道:“惶恐,惶恐!”
居住在极乐之乡的善人,都指望修到中华地托生。搞笑不?!
元宵节,众僧陪唐僧进城里看灯。有三盏金灯,缸来大小,每缸有酥合香油五百斤。三缸一千五百斤,共该银将有五万余两,此间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甚是吃累。一过夜,佛爷现了身,油就没了。
八戒在旁笑道:“想是佛爷连油都收去了。”众僧道:“正是此说,满城里人家,自古及今,皆是这等传说。但油干了,人俱说是佛祖收了灯,自然五谷丰登;若有一年不干,却就年成荒旱,风雨不调。所以人家都要这供献。”
收油的是三个犀牛精,他们究竟是佛是妖?不太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在帮如来佛祖收油!自古及今都是这样收的,人们也都说是佛祖收了,佛祖既没有澄清事实,也没有惩罚他们,还让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继续收!
孙悟空降服了三个犀牛精后,二百四十家香油大户都来酬谢。唐僧吩咐道:“悟空,瞒着那些大户人家,天不明走罢。恐只管贪乐,误了取经,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深为不便。”
“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唐僧算是彻底认清了如来,他一有灾,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又是领导存心在鬼搞!
第九十五回是捉最后一个妖怪玉兔精。第九十八回至结尾,是讲见真如成正果,夹在中间的第九十六、七回,讲寇员外,没有妖怪。
作者为什么要在见佛祖之前安排这样一回没有妖怪的故事?许多人反映这一回没什么意思,不好看。错了,作者有意安排是有寓意的。
寇员外是个有钱的大善人,从四十岁开始斋僧,直到六十四岁。斋僧,就是管和尚白吃白喝,二十四年间,已斋过九千九百九十六员,加上唐僧四人,正好一万名圆满。
这个故事想说的是,你信佛斋僧,一圆满,立遭杀身之祸!钱财被强盗洗劫一空。如果不是遇到孙悟空,那个大善人绝对活不过来!孙悟空是个恶言恶语逞强好胜的凶顽之徒,作者却有意安排他在西游记中救活了好几个人!
孙悟空当了十几年的和尚,基本上没说过什么善话,没积什么口德,为什么?他根本就不信佛理论那一套!如来佛理论提倡行善,唐僧天天把善字挂在嘴上念,你猜孙悟空怎么说的?“师父要善将起来,就没药医。”一行善,命都没了。
八戒、沙僧呢?信佛不?信如来佛理论不?跟唐僧做了十四年和尚,一句经也不会念!连装装样子都不会,我可以肯定地说,最后都成了正果的时候,他们还是不会念经!就这种业务水平的人,还不是在取经!
其实,早在车迟国界过通天河时,唐僧问那些在冰上走的人往那里去,陈老道:“这起人都是做买卖的。我这边百钱之物,到那边可值万钱;那边百钱之物,到这边亦可值万钱。利重本轻,所以人不顾生死而去。常年家有五七人一船,或十数人一船,飘洋而过。见如今河道冻住,故舍命而步行也。”
三藏道:“世间事惟名利最重。似他为利的,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为名,与他能差几何!”
大家都失去了信仰,大家却都往那个不太信任的地方奔!因为有利,这才是正常的,理性的。



 

(65)唐僧取的是什么经?

唐僧来到雷音寺取了哪些经呢?西游记第九十八回云: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经名我就不复制粘贴了,占篇幅。具考证,历史上的玄奘法师取的确实是这些经,不过这不重要,我们还是来看西游记。
当时,唐僧在负责传经的阿傩、伽叶两位老同志的陪同下,参观了藏经宝阁后,两位老同志对唐僧道:“圣僧东土到此,有些什么人事送我们?快拿出来,好传经与你去。”
三藏一听就傻了,他确实没攒什么钱,回答道:“弟子玄奘,来路迢遥,不曾备得。”二尊者笑道:“好,好,好!白手传经继世,后人当饿死矣!”
行者见他讲口扭捏,不肯传经,他忍不住叫噪道:“师父,我们去告如来,教他自家来把经与老孙也。”阿傩道:“莫嚷!此是什么去处,你还撒野放刁!到这边来接着经。”八戒沙僧耐住了性子,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一卷卷收在包里,驮在马上,又挑了两担,下山去了。
这次传的是白卷。悟空道:“师父,不消说了,这就是阿傩、伽叶那厮,问我要人事没有,故将此白纸本子与我们来了。快回去告在如来之前,问他抠财作弊之罪。”八戒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来!”
四众急急回山。
佛祖笑道:“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只讨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代儿孙没钱使用。……”即叫阿傩、伽叶,再传有字的真经。
阿傩、伽叶二尊者复领四众,到珍楼宝阁之下,再次勒索,佛祖已经表态了的,你再向谁告去?三藏无物奉承,只得把唐王亲手所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们,双手奉上道:“今特奉上,聊表寸心。”那阿傩接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才去传经。
唐僧终于把经取到了。但是,准确的说,那几大卷,几大驮,几大捆,几大担,都是中华大唐国长安唐太宗收。唐僧不过是个邮递员,帮唐太宗送了一趟货而已。
唐太宗天天盼他取经回来,好重做水陆法会,超度亡灵,以解杀戮之灾。终于盼回来了,太宗道:“御弟将真经演诵一番,何如?”唐僧便于雁塔寺登台,方欲讽诵,忽八大金刚现身高叫道:“诵经的,放下经卷,跟我回西去也。”这底下行者三人,连白马平地而起,长老亦将经卷丢下,也从台上起于九霄,相随腾空而去。唐太宗只好又选高僧,修建水陆大会,看诵《大藏真经》,超脱幽冥孽鬼。
唐僧取的那个经并不是他的经,那是唐太宗的经,那些经里究竟写的都是些什么妙法,他还没来得急看呢,扔下就走了,他已经修成正果了,得快快赶去接受如来佛祖的封赐!

唐僧的修行历程如下:

1.由金山长老启蒙,(见附录)
2.由观音菩萨点化,(见第十二回)
3.由乌巢禅师传授,(见第十九回)
4.由孙悟空具体指导,(穿插各回之中,太多)
5.由如来佛祖封授。(见第一百回)

如果唐僧没有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那他是成不了佛的。如果唐僧得到观音菩萨的点化,又有孙悟空的保护,其实就可以成佛了。那么,有没有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与如来佛祖封授不封授,并不存在任何关系。
所以大家看西游记都不太重视乌巢禅师这一段。
其实呢,唐僧取的经,早在第十九回就已经取到了,他取的是乌巢禅师的经,这个经才是唐僧的。唐僧一直修行的就是这个经,这个经不是如来佛给他的。当然,如来佛也没那么死板,无论你学的哪一套,都是可以来任职的。
唐僧一路上念的都是《心经》,无论他达到哪层境界,都是他自己个人的修为,这与如来封授给他的那个职务是两回事。好比我们今天学位与职位的关系。
唐僧的学位达到了什么级别呢?第九十八回,凌云渡脱去凡胎,标志着他终于从一个凡人成了仙,这个仙大概是最低层次的,仅仅只是身轻体健,可以飞了,应该还不回具备孙悟空猪八戒那样的变化功能。
唐僧脱去凡胎,是接引佛祖指导他完成的,这与《心经》的关系也不大,那么,乌巢禅师传授给他的《心经》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可见,这个经没别的法力,只是专门用来度过一切灾厄苦难的。
前面我们讲过,神仙们的口诀都是些密码,一输入密码,程序立即启动,马上发挥功效,这个《心经》也是的,是由二百七十个字组成的密码,当遇到灾难时,须连续完整的一次性输入,一切灾难都可以化解掉。
效果究竟如何呢?唐僧一路上逢各种大难小灾,做过了无数次的试验,经验证:一切OK!无一例失败,成功率100%。

经云:
《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开头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和结尾的咒语,都是不翻译的,因为怎样翻译都不足以表达原意,所以干脆就不译了,他只表音,读音当然不是今天的普通话,而是古长安发音。
如果确实不会读的话,我来注个音,以方便大家,我既不翻译,也不讲解,以免误导,我只是注个音。
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注音:给他,给他!把那给他,把那些给他!不提舍不得呀!
此乃解灾渡厄之妙决也。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望舒,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池畔闲坐
原文地址《 《西游记》中的未解之谜(连载6)》发布于2015年8月15日

分享到:
打赏

评论

游客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