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到一个词,很扎心,而且我发现身边很多人都是这样。
说为啥很多中产返贫?是因为都有“作死三件套”。
哪三件?
“房贷近千万、配偶不上班、二娃上国际”。
仔细观察,这句话之所以那么多人深有同感,是有它的道理的。
一个指向房子,一个指向家庭财产,一个指向孩子教育,个个都是当代中产家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核心问题。
01不幸的中产家庭都是相似的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但今天中产们的境遇告诉我们——不幸的家庭,也可能是相似的。
仔细看中产返贫的例子,我们就会发现,这些人的家庭配置都是高度类似的:
基本都处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家庭的主要赚钱劳动力大多数是互联网、金融或房地产行业等高薪行业的百万年薪打工人,家里是全职太太(或者全职爸爸)+俩孩子+都上国际学校+保姆/育儿嫂。
为什么是这个配置?
要知道,前几年互联网、金融、房地产这些行业都是风生水起,经济形势一片大好。
那个时候,互联网股票涨势如潮,公司融资容易,老板们开出的工资也高,百万年薪十分常见,连刚入职的毕业生都有30万年薪。
举个例子,前几年某蚁要上市的时候,杭州的很多互联网工作者的收入也处于历史最高峰,大批人买入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房产,还间接带高了杭州的房价.
高薪企业扎堆的深圳,打工人更是大批冲进楼市,甚至还出现了“经营贷”事件。
人总有种错觉,认为好日子会一直继续,依靠某个大平台,可以吃到老死,处于行业红利期的人,谁都会觉得这是一种维持很久的常态。
不仅疯狂买房,这些富一代们,还更加重视教育,开始让另一半“回归家庭”,承担起“鸡娃”的任务,给孩子报国际学校和动辄上万的兴趣辅导班,不停地让自己陷入债务深渊。
踩上了风口的人,在财富的不断膨胀下,做出的选择也“不顾后果”。
这样的疯狂,导致的结局,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突然遭遇疫情,再加上国际贸易,政策监管、行业流量吃尽等因素,整体经济下行,本来风光无限的高薪从业者一下子收入大减,大厂们也纷纷开始裁员了。
中产们房子贷款还没还完,回头一看,工作没了。
这个时候房价也开始跌了,比高峰跌去20~30%,贷款买的房子,已然成了负资产。
呜呼哀哉。
02三件套毁灭的其实都是假中产
“三件套”的威力为何如此之大?
说到底,中产们虽然看起来很光鲜,但其实整个家庭的财务情况就是在走钢丝。
一家人的全部开销,全都压在一个人身上。
而且这些开销,个个都是大头:
一线买房还贷,动辄上千万;
配偶不上班,收入断层,一人失业=全家失业;
俩孩子上国际学校,就算一个孩子15W,一年支出就是30W,这还只是保守数字。
一旦收入无法持续,这几个刚性支出一叠加,就能迅速拉跨一个家庭,财富状况急转直下。
其实,回过头来看,当下的很多中产都是“假中产”模式,禁不起一点风吹雨打。
站在风口挣了几年钱,就觉得自己是中产,这是自我认知的偏差。
到底什么是“中产”?
按照国家统计局标准:家庭年收入在6万至50万人民币之间,都属于中产阶级。
按照这个标准,全国至少有4亿人为中产,这可是一个庞大的人口基数,跟我们感受到的事实是不相符的。
所以,很多收入上达到标准的中产,都是“假中产”。
表面太平,一旦涉及车贷、房贷和孩子教育资金,根本就是负债经济,还是长达二三十年的负债,禁不起风吹草动。
回到问题的核心。
按马克思的理论,有一部分人群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依附于大资本,获取了超越底层无产阶级的财富,被称为“中等阶层”。
但他们并不掌握任何生产资料(这一点是关键),本质依然是无产阶级。
因此,所谓的中产,不过是无产阶级的一个虚幻概念,像泡沫一样一触即破。
所谓的中产,并不代表实际能力,只是代表了一种消费水平(而且只是短暂的)。
当收入不再能维持消费水平的时候,中产的泡泡就一下就被戳破了。
泡泡一破,只有一地鸡毛。
所以你会看到,如今大厂里的员工,特别是那些到了中年阶段、被别人看做是“中产家庭”的员工,哪怕公司一有点儿风吹草动,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跟老板一个眼神交流,下一个就是他。
要我说,真正的中产,都是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和积淀,家庭财富稳固,没有负债(或负债极少)的才是真中产。
他们也有中产三件套,不过是真·中产三件套:
房子没贷款(还不止一套),夫妻体制内(不会裁员),娃上好公立(省钱)。
你看,就算其中一个环节崩溃,也不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稳定性。
03中产们的悲剧,对每个人都有意义
看似简单的“作死三件套”,仿佛一夜之间,摧毁了无数中产。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一定要记得,一刹那光辉不代表永恒,虽然现在可能是你的人生辉煌高峰,但一辈子很长,没人能够对你的一辈子打包票。
所以在人生高峰的时候,不要太得意忘形,不要觉得都是自己应得的,不要相信永远。
当然,还有一点,“中产三件套”背后所考量的,是你有没有对家庭收入做长期性、稳健性的考量。
这三件事如果早个10年、20年做,会获得完全不一样的结局:
比如,你背上了巨额房贷,可以撬动巨额财富;
另一半不上班,是为了方便照顾家庭,培养孩子,实现财富传承;
不断鸡娃,因为那时候卷教育的回报高,把教育当做了一种投资。
这几件事放在10年前、20年前做,是有眼光、有魄力;可放到现在,却只能返贫、作死。
为啥同样的事,隔了10年天差地别?
还不是因为从前经济狂飙,机会多多;现在经济遇冷,挑战重重。
古人云:此一时彼一时也。
那么在遇到问题的当下,中产们应该如何解决眼前的困境?
在我看来,有三点必须做到:
1,放低预期,减少欲望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说到底,即使财富缩水的中产们也并不一定遇到了真正的死路。
所以一定要放平心态,以往的高峰不会再有,与其抱怨吐槽,不如把改变的重点放在自身的「欲望」上。
不想要太多,也就不会失去很多。
2,消费降级,花钱花在刀刃上
从现在起,每一笔钱都要精打细算,只花在刚需上。
什么是刚需?
吃喝,健康和教育。
不刚需的尽量不买,刚需的也要先看看哪个更符合自己的收入曲线。
3,尊重规律,休养生息
其实说到底,中产们遭遇的这次“危机”,也是一种正常规律。
就拿我不到40岁的年纪来说,也已经经历过好几个经济周期: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2008全球金融风暴,外企红利,房价大涨大跌,金融黄金十年,互联网发展高峰……
每一个高峰,都会对应一个低谷。
中国有句老话:物极必反,否极泰来。
这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就是荣衰更替,就看你能不能扛过衰退期,等到曙光再现。
所以,你可以悲观,但不要彻底失望,也千万不要停止学习,因为我们都不知道那抹曙光到底什么时候会出现。
时代变了,我们的心态和方案也要随之变化,不然等待我们的只能是一个词——
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