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首页 » 似库全书 » 民法典、西部大开发、扶贫的关联分析

民法典、西部大开发、扶贫的关联分析

以下文章来源于大白话时事,作者星相大白

有一直看我文章的人应该都知道,我比较善于把表面看上去不相干的事情,从更深次做一个关联分析。

今天文章会来分析“民法典、西部大开发、扶贫”这三个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关联的事情。
但实际我们深入分析一下会发现,这三件事情其实都是有内在关联的。
那就是这三件事情,实际上都意味着我们要回归耕耘“大陆”的发展方向。
这也是我们作为世界最大的陆权国家,所具备的一个战略优势。
面对当前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的风险,我们背靠的广大陆地纵深,实际上也是我们抵御危机的经济纵深。
所以回归耕耘大陆,是我们扬长避短所必须做出的选择。

(1)
停滞

昨天文章跟大家详细分析过这样一个三层结构。
根源:“以大陆发展为根基”的国家,“以海洋发展为根基”的国家。
中间:陆权国家,海权国家。

表层:大陆法系国家、海洋法系国家。
所以这个法系只是表层所体现出来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正好跟当前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站队是大致相符的,所以才会呈现一定的关联性。
而“以大陆发展为根基”本质就是内需型经济,“以海洋发展为根基”实际上就是外贸型经济。
这里说的内需型经济,还不是美国那种虽然是世界最大消费国,但却依靠大量进口。
而是指可以自给自足的独立完整的经济体系。
而外贸型经济则是需要通过大量进出口,来维持自身经济体系的模式。
在大航海时代之前,世界各国基本都是这种自给自足型经济,部分外贸经济只是属于锦上添花。
大航海时代之后,再加上工业革命,以美国为主导的海洋系国家,通过掌控全球产业链,来对世界各国应该生产什么,做什么,都通过美元霸权这个指挥棒,还有自己的科技霸权优势,来做一个全局掌控。
从而实现维持美国以“经济殖民”为主导的财富掠夺模式。
昨晚文章说过,300年前,英国是打着自由、平等的口号,来对世界其他国家做领地殖民。
300年后的今天,美国同样打着自由、平等的口号,来对世界其他国家做经济殖民。
本质上都是在掠夺,而掠夺的本质是这类海洋国家的一个内核。
最近这100年,因为美国掌握了世界秩序,所以他构建了一个最终有利于自己的这么一个经济掠夺体系。
其他国家都只能按照他所要求的的分工去在全球产业链里找到自己位置,大部分利润都被美国给搜刮走了。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有国家试图跳出这个掠夺体系,就会遭到美国的打压,比如德国,日本,还有最近的我们。
过去这100年,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被美国经济掠夺过。
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传统的美国小弟,实际上也一直在被掠夺,只是掠夺程度相对轻一些。
为什么说“世界苦美久矣”,本质上是世界各国早就受不了被美国这样长期掠夺。
那么,为何过去这70多年,世界各国虽然心有怨言,但最后还是老老实实在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体系上打工呢?
原因还就在于,我昨晚文章所分析的“增量经济”。
美国这样的海洋系国家所主导的外贸型经济,是基于全球化基础上的一个全球生产效率提升的过程。
虽然美国赚走了大部分利润,但至少还是会剩点汤给其他国家喝。
所以,如果全球经济保持一个增量持续增长的态势,保证这个蛋糕持续在扩大,那么这个产业链里的各国虽然赚的钱少,但至少还是可以赚点辛苦费,经济可以保持增长,那么虽然心有怨言,也不甘心被美国掠夺走那么多钱,但也只能忍受。
毕竟美国还有军事霸权在,打又打不过,那么也只能先赚点辛苦费,不然很可能连这点辛苦费都没得赚。
现代经济,陆权和海权的概念实际上分得不太清楚。
特别是美国这样的海洋国家主导下构建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海权的优势被提升至最大,陆权的优势则降至最低。
这使得,当前除了我们北边邻居之外,基本没有哪个国家,是可以不参与到这样的外贸型经济里来。
然而参与到这样的外贸型经济,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员后,实际上就成为了这个体系里的零件,成为了打工仔的角色。
并且一旦这样的角色融入自身经济越多,自己受美国支配的力度就越大。
全球产业链本质上是要发挥各国自身的产业优势,做优势互补。
但也使得,某一个国家所生产的某一类产品,自己国家是没办法消化这么大的需求,只能出口,不然就会过剩。
所以如果有一天,这个全球产业链体系崩塌,各国都会出现很严重的局部过剩现象。
因此,最近这几十年的全球产业化,本质上是美国为首的海洋系国家,把一堆陆权国家,改造成外贸型经济,并加以掠夺。
这个体系,如果美国真能做到维持全球经济持续增量发展,的确可以一直持续下去。
然而这到了现在,却出现了几个很严重的问题,于是才导致美国这个全球化产业链的构建者,反而要准备缩回去,不准备管这个烂摊子了。
1、首先是科技的停滞。
这个科技停滞的概念,是大方向的停滞。
是属于革命性科技突破的停滞,这跟过去这些年的科技应用爆炸式发展并不冲突。
比如说,可控核聚变。
关于可控核聚变有一个笑话是这么说的。
就是你问科学家,可控核聚变啥时候实现?得到的答案都是30到50年。几十年前是这个答案,几十年后可能也还是这个答案。
59年前,美国就可以送宇航员上月球,还送了6次。
而现在我们科技水平比起59年前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然而现在的人们想要再把人送上月球,却也没有轻松多少,甚至还更难。
虽然相比起60年前的火箭发射技术,现在的航天技术在很多细节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甚至像这两天马斯克旗下的Spacex还实现了人类首次商业载人航天,并成功回收了火箭。
然而虽然回收了火箭,但当前的火箭推动技术,跟60年前,并无本质的差别。
也就是说,在航天领域,我们纵向的根本科技树撞到了一个天花板瓶颈,而只能往横向发展,去在一些支流上去修修补补,而没能有革命性的突破。
在能源领域也是一样,在100年前实现电力革命之后,过去这100年能源领域并没有革命性的突破。
人类的能源来源仍然还是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虽然有核裂变电站的突破,但基于核裂变所带来的污染性和危险性,特别是有切尔诺贝利和电站和福岛核电站事故的影响,让人类不敢完全依靠于核裂变。
人类当前所寄希望的能源领域突破,就是可控核聚变,如果这个实现,就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无限能源,并且在航天领域也可以有革命性突破。
然而可控核聚变就像上面那个笑话里说的那样,一直都是还需要30~50年,还遥遥无期。
这也是某种科技的天花板。
在这个科技天花板压制下,我们在能源领域的发展,也只能搞横向发展。
这个横向发展就带来一些新能源领域的尝试,比如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
但这些新能源大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都是“不稳定能源”,属于间歇性发电。
水力发电虽然不算是不稳定能源,但对生态环境的巨大影响,还是没办法让水力发电成为一个主要电力来源。
所以目前人类电力来源,仍然一半以上来自于化石燃料。
跟70年前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这都属于科技领域的一些停滞表现。
这种停滞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人类发展中心的变迁,没办法比较合理的过渡到下一代。
按照理想的人类文明变迁过程。
应该是大陆→海洋→太阳系→银河系。
只要能够让科技发展速度保持突破状态,人类的经济掠夺模式,就可以一直维持在大航海时代的那种领土扩张模式。
通过领土扩展+人口扩张,就可以维持人类整体经济保持持续增量发展。
不过因为几个关键性领域的科技停滞,人类从70年前到现在,一直都被卡在地球里,飞不出这个摇篮。
虽然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人类只要不自我毁灭,早晚也是会走向宇宙。
但我们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里,估计是看不到的。
科学技术可以爆炸式发展,但也同样可能面临某种瓶颈的桎梏。
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再登上月球,甚至可以登上火星,就能得到质的改变。
重要的还是要有经济效益。
要让外太空探索,具备经济效益,而不是光砸钱进去,不产生效益。
59年前美国就能送人上月球,为何最后偃旗息鼓了?
因为太耗钱了。
当时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前后6次耗资了255亿美元。
这可是50多年前的255亿美元,折算到现在,起码也是几千亿美元巨资。
但当时美国砸那么多钱搞阿波罗登月,除了满足了美国当时的成就感,并且跟前苏联搞太空竞争之外,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实质性的经济效益。
美国这样的海洋系国家,想要通过向外扩张维持经济的一个很重要基础,就是投资砸入的钱,需要产生经济效益,需要满足掠夺需要,他们才有动力去扩张。
而人类现阶段的太空扩张水平,并不足以支撑经济效益回报,自然在满足一波自豪感后,就彻底偃旗息鼓了。
所以最近这几十年的太空技术,主要也集中在发射卫星,这种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领域。
所以我们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再到回收火箭技术。
这都是在降低商业化成本上的技术突破和努力。
然而距离外太空探索仍然遥遥无期。
这使得人类的发展中心,仍然还是被束缚在地球上。
而只要人类的发展中心还束缚在地球上,就不可避免会出现地球蛋糕就这么大,一旦这个蛋糕发展到极限了,这个发展中心就会开始出现在陆地和海洋之间来回摇摆的情况。
过去这70年,科技领域有革命性突破的,就是计算机领域,直接催生出互联网经济。
这是最近20年世界经济可以维持高速增量发展的重要科技突破来源。
不过现在的问题是,硅芯片正在面临摩尔定律的极限。
在芯片制程进入7nm之后,越往下突破,所耗费的资金和难度都是几何倍增。
芯片速度的瓶颈,是会直接制约互联网经济的质变和蜕变。
因为下一代的发展方向,比如第四次工业革命、无人驾驶、人工智能,都是需要更多更快的芯片。
而目前来说,下一代芯片技术,仍然还只是实验室产物,都还只是概念性,距离真正大规模商业化,还有十万八千里。
这实际上也就意味着,过去这70年,科技突破给经济增长所带来的红利,也开始达到了一个瓶颈。
在互联网经济之后,如果人类不能再找到一片新的蓝海,很难让当前已经高速发展70年的世界经济,继续保持一个高速发展的趋势。
也就是地球这个大蛋糕,陷入了一个阶段性停滞的状态。
这不单单只是科技停滞的问题,还有全球产业化发展到了一个极致,在横向发展上也遇到了瓶颈。
于是这就会遭到了一个人类经济“内卷化”问题。

(2)
内卷化

内卷化,指一种社会或文化模式在某一发展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现象。
内卷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用于农业。
不过其实各行各业都存在内卷化的可能。
比如我们经常说,一个产业如果触摸到了天花板,就会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博弈的过程。
而这个存量博弈,实际上就是某种内卷化。
放大到全球经济也是如此。
如果全球经济的大蛋糕因为科技瓶颈和全球化瓶颈进入到一个停止状态,那么就可能从增量发展,到存量博弈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内卷化。
所以实际上关于内卷化,你们可以这样形象的想象一下。
有一张可以向外延伸的纸,纵向代表科技,横向代表全球化。
如果纵向和横向都能持续向外延伸,这个纸的面积就可以不断扩大。
但如果这个纸有一天没办法向外延伸了,那就只能向内卷起来,这就是所谓的内卷化,从而导致“过密而重复的竞争”。
这就会使得,原本依靠经济持续增量发展,来实现大幅度掠夺的美国,突然有点掠夺不动了,因为蛋糕就这么大了。
这时候美国如果还要继续掠夺,就会导致下面的国家开始赚不到钱了。
而一旦全球产业链体系里的国家赚不到钱,那么美国主导的这个全球产业链体系,就会自然而然的崩塌。
赚不到钱,谁还愿意给你当苦力。
其实美国应该早在2017年就意识到全球产业化经济即将到了一个天花板了,所以美国才会在2018年开始,进行所谓的战略收缩。
这应该是美国智库全面评估之后的一个战略选择,绝非只是特朗普一个人的脑热之举。
所以,实际上美国过去两年的逆全球化行为,本质上就是对当前全球经济内卷化的一个提前防御手段。
美国正在抛弃自己一手建立的全球化产业链。
这也才可以解释,为何作为全球产业链的最大受益者,美国会进行这种逆全球化的匪夷所思行为。
本身如果疫情没有发生,这场全球经济的内卷化,可能还会延后一两年才会发生。
但是疫情的发生,成为了某种催化剂,加速了这样的全球经济内卷化的发生。
很多人认为疫情结束之后,全球经济会V型反转。
但我并不这么认为。
本次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认知,包括把全球化产业链的弊端和弱点,给暴露无遗。
一个高度融入全球化产业链的国家,遇到这样的天灾人祸时,很容易出现局部产能过剩,并且会因为过度依赖于外部环境,而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
这也是为什么在疫情进行到一半的现在,各国都在反思全球化产业链的一些问题,都在考虑把一些关键性产业回流回自己国家。
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结束之后,全球贸易水平,很难一下子回到以前的鼎盛时期,会进入一个较长周期的衰退过程。
这会使得,过去长期依赖于全球化的国家,会在这样的内卷化过程里,面临大量“过密而重复”的竞争。
这对于一些国内市场并不大的国家,是十分致命的,产能过剩问题会十分严重。
所以,在全球经济开始内卷化的情况下,如何朝自己内部,开拓新的市场,就成为各国所需要面临的最重要问题。

(3)
向内开拓市场

当外部经济疲软甚至衰退的情况下,无法靠外需拉动经济,那么只能靠内需拉动经济。
这是非常显而易见的结果。
我国在2000年之后,快速成为出口为主导型的经济。
但这样的经济一旦碰到经济危机,会十分致命。
2008年的次贷危机就给我们提了个醒。
所以实际上,我们在2008年之后,就在尝试不断降低出口比例在GDP中的占比。
所以最近几年,出口在GDP中的占比一直在下降。
但出口仍然是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
今年疫情对全球产业链造成的冲击,进而对出口的影响是巨大的。
在外贸疲软甚至衰退的情况下,我们如此庞大的产能,就必须加速转型,同时要极力去开拓我们自己的内部市场。
这其实是我们最近几年就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过因为疫情,所以又得加速了。
所以西部大开发这个比较久远的名词,再一次回归人们的视野。
在5月17日,上面出台了一个超过1万字的重磅文件,再次把西部大开发提升了议程。
这件事情,实际上就是在当前疫情肆虐全球下,面对这种内卷化的可能,我们所做出的一个应对措施,朝内拓展市场。
过去这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一直存在着集中发展沿海城市,而内陆城市发展严重落后于沿海城市的问题。
这种内外发展的不平衡,是我们2000年融入全球化体系所必然带来的结果。
全球化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但实际上也同样带来了不少弊端。
总体来说是利大于弊,不过这些弊端我们也不能无视,特别在当前内卷化可能出现的话,这些弊端,反而成为我们所需要突破的方向。
我国相比世界其他国家,有着一个巨大优势,就是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广阔的内陆市场。
而且大部分还是没怎么开发的状态。
所以,当外部疲软的情况下,朝内部拓展就是我们必然的选择。
而这次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文件里面同样提及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扶贫。
因为我国大量贫困人口都是集中在内陆地区。
这一次会议上,上面提到一个数字,挺让人心酸的。
那就是我国还有6亿人口平均月收入只有1000元。
这个数字是建立在我国人均年收入3万元,人均存款6.3万元的大背景,就显得更加让人心酸了。
因为贫富差距的问题,我们大量人被平均了。
融入全球化产业链所带来的弊端,其中有一个就是很容易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实际上当前我们的贫富差距也是前所未有的高。
根据央行4月份公布的《2019年城镇居民家庭资产负债情况调查》显示。
前20%家庭占有全社会63.0%的资产。
而后20%家庭所拥有的总资产仅占全部样本家庭资产的2.6%。
所以这次会议上透露出来的数字,6亿人月收入1000元,一下子把人们拉回了现实。
那就是我国还有大量收入水平极低的低收入人口。
而在网上,在微博、贴吧、知乎,经常让人出现一种,我们已经人均月收入上万的错觉。
这主要也是幸存者偏差。
虽然当前移动互联网普及,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9亿,但大多数热衷于在网络上发出声音的人,大都收入都不算太差。
而另外那6亿月收入只有1000的人,则是那沉默的大多数。
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比较让人心酸的现实,居然还有人整天吼着财政赤字化的口号,来“劫贫济富”,真心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好在这样喊的人,只能喊喊。真正去做的人,不会这么去做。
扶贫从几年前就被上面定为一个必须完成的攻坚战略。
这并非只是喊喊口号,实际上也是我们为了应对当前危机,所必须攻克的难题。
不管是西部大开发,还是扶贫,本质上都是为了朝内开拓市场,增强内需。
6亿人月收入只有1000,是一个让人心酸的现实。
但这也意味着我国内部市场,实际上还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怎么把这剩下的未富的6亿人,也能够带富起来,真正来实现先富带动后富,而不只是几十年前的口号,才是我们当前真正所需要解决的重中之重。
而实际上,如果我们把剩下未富的这6亿人,也带富起来。
那么我们整个经济就可以被彻底盘活,重新实现“自给自足”,到那个时候,任美国再强横,他也收割不到我们身上。
这实际上也是为了实现“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目标,所必需的克服的难题。
所以预计,在疫情影响之下的后全球化时代,我们的发展重心将不再是对外扩张经济,而是朝内修炼内功,会有更多的资源和政策倾斜到内陆城市。
其实大家也知道,最早2000年我们就提出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只不过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彻底融入了全球化产业链体系里。
这使得2001年后,我国的整个发展重心,彻底倾斜到了沿海城市,内陆城市自然而然的被冷落了。这使得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在过去十几年里也没有多大的成效。
今年重新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是在当前疫情、逆全球化、还有红蓝之争等诸多因素背景下所提出来的。
这肯定不再只是喊喊口号而已,背后还是涉及到我们很多战略布局。
除了朝内开拓市场、扶贫、带动未富的那6亿人之外,更多也是我们一带一路布局的需要。
一带一路,这个词本身就是指“陆权”和“海权”两条路。
如果海上丝绸之路因为当前疫情影响的逆全球化,和美国岛链封锁在红蓝之争大变数下,一时间还难以突破。
那么朝西拓展陆上丝绸丝路,也就成为了我们一个战略选择的方向。
图片.png
在朝西拓展的过程里,xin疆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枢纽位置。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总是试图在xin疆搞事情,本质也是为了阻挠我们一带一路计划。
包括我们如果要想完成陆上的新丝绸之路,就必然绕不开中东这个四战之地。
所以如何打通中东,也是一个超级难的问题。
不过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
在我们打通中东之前,至少我们要先把自身内部的西部贫穷落后问题给解决了。
如果我们自己内部都不能实现均衡发展,能够让内陆地区也经济繁荣起来,我们怎么能让中亚和中东的国家相信一带一路能给他们带来福祉?
只有我们自己完成了西部大开发,解决内外发展失衡的问题,一个同样繁荣的西部地区,自然而然才能把经济影响给向西辐射出去,才能真正打通这个陆上丝绸之路。
否则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地区,是不可能支撑起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
所以,本次疫情所引发的世界经济危机,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能够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机会。
可以把过去十几年一直把重心对外发展,能够重新回归到我们自身。
也就是回归“陆权”。
回归陆权,本质上就是要通过西部大开发,来加大我们内部市场的开拓,需要扶贫,让那6亿人的未富人群,也能够富起来。
这才是我们回归陆权的真正用意所在。
而本次“民法典”的推出,本身就是这样回归陆权的一个信号。
因为大陆法系上有两个最重要的民法典,那就是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和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
这使得民法典也成为了大陆法系的一个重要标志。
所以实际上民法典在这样一个关键时间点,被如此隆重和紧迫的推出,背后就是在跟世界其他这些陆权国家释放一个很明确的信号,那就是我们要回归陆权。
之前我说过,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敌人搞得少少的。
不是靠美国那一套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输出,而是要靠根本利益的纽带联结。
一个通过经贸整合的亚欧非大陆,是可以对抗逆全球化所带来影响的区域化经济,是缩小版的全球化体系。
是一个可以剥离被美国掠夺的全球化体系。
但这样的构想,空口无凭。
我们必须通过一些事情,来跟世界各国展示我们的决心,证明我们的能力。
所以民法典的推出,实际上是明确表明我国是大陆法系国家,跟美国这样的海洋法系国家是有本质区别,我们是站在所有陆权国家这一边,实际上也就是站在所有拒绝被美国掠夺的国家这一边。
这是我们态度上的一个明确表态。
而西部大开发和扶贫,本身就是对我们能力的一个证明。
只有我们完成这两件事情,我们才能跟世界证明我们有能力完成亚欧非大陆的整合。
并且这种整合是互利共赢的,是可以把贫穷落后的地区,通过我们的努力,变得富裕起来。
如果我们自己内部还有大量发展失衡的问题,又怎么让世界其他国家的人相信,我们可以解决其他国家发展失衡的问题呢?
我们想要推翻美国那套对世界掠夺的体系,建立一套能够互利共赢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取信于人。
而民法典、西部大开发、扶贫,都是我们取信于人的尝试。
我们需要向世界证明,我们跟美国是不同的。
所以这几天分析的陆权和海权之争,或者不同法系之争,都只是表象。
根源是两种文明发展模式的时代交替。
过去70年是美国为主导的经济殖民掠夺模式,这种模式是没办法长久持续下去,一旦增量停滞,就会因为掠夺无以为继而轰然崩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如果能够回归“大陆”,以亚欧大陆为根基,构建一个重视生产来积累财富,而非靠掠夺他人财富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的大家一起富模式。
如此一来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实现。
这样伟大的构想,需要漫长的时间来实现。
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先从自身做起,一步一步来。
所以,不管当前外部环境如何动荡。
我们都只能先做好自己的本分,修炼好自己内功,扎实自己的基础。
只有我们自己实现了先富带动后富,大家一起富的模式。
才能把这个模式通过一带一路推广到全世界,让世界范围内实现“大家一起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我相信我们能够做到。

文章如无特别注明均为原创! 作者: 金宝, 转载或复制请以 超链接形式 并注明出处 池畔闲坐
原文地址《 民法典、西部大开发、扶贫的关联分析》发布于2020年6月9日

分享到:
打赏

评论

游客

看不清楚?点图切换